……
村里的学堂是定在三月开始上课的。
初一这天早上张秋水起了个大早,给小安煮了早餐,将吃的煮好了这才去炕上将小安和张秋雅叫了起来,然后帮小安穿衣服。
小安从睁开眼睛开始就兴奋的不得了,他期盼了许久,今天终于可以去上学了。
张秋雅给小安准备了一个斜跨的书包,里面放了林楚楚送给他的开学礼物,一本三字经,还有白书文送毛笔和练字本。
“二姐,我的书放进去了吗?”
“放了……”
“二姐,我的毛笔和本子放了吗?”
“……”
“放了放了……都放了,放心吧。”张秋雅终于受不了小安的超级连环问,将准备好的书包直接挂到了他的身上,还轻轻拍了拍他的脑袋。
小安笑呵呵的摸着小书包,就连早饭都多吃了一碗稀饭。
吃过早饭张秋水和张秋雅就送小安去学堂了。
村子里的学堂其实就是宗祠的前院,里面读书的都是村子里几个大姓家的孩子,而且都是小孩子,因为大一些的孩子,要是有条件继续念书的就上镇上去,家里条件一般或者不好的就念完村里的学堂就结束了,大多数人的观念中,能认识字就够了,不需要有太大的文才。
可是尽管如此,能来学堂上学的孩子还是很少,都是家里条件相对好一些的,毕竟就算在村里上学堂也是需要交束脩的,而张宁礼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。
张秋雅他们到的时候,上学的孩子基本上都到了,姐妹两人将小安交给先生,就退到了教室外面。
看着里面坐的端正认真听夫子讲课的小安,姐妹俩的嘴角都不由的上扬。
“姐,咱们回去吧,一会放学了我再来接小安。”
“好……”
再看了一眼认真听讲的小安,姐妹俩这才转身往回走,她们今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。
前几天张秋雅已经将发出来的辣椒苗和番茄苗移植到了地里,不过为了保险起见,她将两样东西种到了离她们家最远的一块地里,现在除了村长一家还有张顺一家,没有人知道山脚的这一片荒地已经都是她家的了,而在不久的将来,出了一系列变故之后,她却万分庆幸当初多了一个心眼,将这两样东西种到了离她们家那么远的地方。
姐妹俩回到家里就拿了桶去栽了辣椒和番茄的地方,给地浇水。
打水的时候张秋雅发现一个问题,就是这条从山里流出来的小溪,确切的说应该算是一个山泉的泉眼,在这里住了这么长时间,她们家的水都是从这里挑过去的,张秋雅发现不管是寒冷的冬天,还是现在变暖的春天,这个小溪里的水都是一样的流量,从没大过,也没小过,就连大雪连天的那几天也依旧如此。
不过幸好村长当时卖地给他们的时候,为了方便姐妹两个浇地,连这一片也划进了地契里,也就是说,这个泉眼和这一片地,现在都是她们的了。
看着地里一排排的小绿苗,张秋雅的心情好的不得了,浇水的时候也特别的用心,一株株的浇过去,就怕有了遗漏。
张秋水也站在旁边给另外一边浇水,一边浇一边问。
“阿雅,这些辣椒和这个你说的什么番茄,要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啊?”
“大概要两个月的吧,要是有肥料一个多月就能结果了。”张秋雅回答到。
想到这个,张秋雅又郁闷了,这个朝代没有化肥,都是用的农家肥,但是光靠他们姐弟三个哪里有那么多的农家肥啊,看来这个肥料的问题还是得再想想办法。
“肥料的话,回头你去问问顺子叔吧,他或许有办法。”张秋水见她愁眉苦脸的,便提议道。
“嗯,还有这么多呢,姐,咱们得加快速度了,不然到了中午太阳太烈了浇水就没用了。”
“好……”
姐妹俩都不是犯懒的人,而且都做惯了累活,几个来回下来,地里所有的苗都浇完了水,两个人也累得够呛了。
“呼……累死我了,走吧,回家休息一会,我去接小安回来吃午饭。”
因为学堂里都是村里的孩子,所以中午的时候都会给大家一个时辰的时间休息和回家吃饭,张秋雅到了学堂门口的时候孩子们都走的差不多了,站在门口看了半天也没有看见小安的身影,张秋雅就有些着急,就往学堂里走了进去。
看了一圈这才看见蹲在角落里抱着书包的小安,只不过此时的小安却满脸泪水,头发也乱糟糟的,衣服看着也像被拉扯过的,张秋雅心跳了一下,连忙朝他跑了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