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--开科取士,向地主阶级妥协(2 / 2)

这还不是最离谱的问题

还有更离谱的,“请讲叙明亡的原因,请在五百字以内。”

“请将叙宋亡的原因,同样将字数控制在五百字以内。”

林奇看到这几道考题,其他人有如何感觉,自己不知道但自己却有点眼冒金星的感觉

科举考试不应该出四书五经,然后全部都限制在股文的范畴之内吗以上的这些问题算什么鬼

林奇几次提起毛笔,想要下笔去写上几句自己的见解,可临到末了,又搁下了笔。

不知道自己猜不猜得对只是有种预感

卷子第页,那些四书五经的平常题目,恐怕不能令自己加多少分,也不能令所有的考生加多少分。

反倒是卷子后面这些莫名其妙的考题才有可能是今天,自己胜出的主要题目,在这种情况下。

林奇就更加要谨慎对待这几道考题了在心中,天人交战了许久之后,林奇终于提起了毛笔。是死是活就看这次了

根据自己的推测以及许多市井上面的流言,只要不是傻子,都知道满清就快要倒台了,而与此同时,太平军就扶不上墙。

离现令两百多年前的李自成,就是现成的例子,像这样烧杀抢劫掳掠,荤素不忌的军队,就算他们抢到了北京城,恐怕也得不到全天下人的承认,从而开创朝江山。

因此,也没有哪个读书人,会傻到去投靠太平军李秀成,此时被满清宣传的文不值地张云,终于浮现在了,各大聪明人的眼中。

年纪尚幼,却能不骄不躁,拥兵几十万,却连个暖脚的丫头都没有,吃饭竟然是传说中的三菜汤,

这林林总总的切,都预示着此人乃是明君,恐怕夺取天下就要靠他了,身为个聪明人的自己,林奇自认为现在是向张云靠拢的最好时机。

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,等到张云真的起兵攻打整个天下之后,林奇觉得像自己这样没有名位的举人之流,恐怕是再也近不得张云的身。

作为个聪明人,林奇隐隐约约可以从这些问题看出,张云想要的答案,可哪并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答案,不过这也没关系,只要给自己官做,那么就算是违背自己的良心,去写出张云想要的答案

“又如何”

时间在分秒的减少有少量的聪明人,已经想到了林奇刚想到的问题,那就是违心的去填这些题目。

自己怎么认为不重要,重要的是张云怎么认为这些问题,揣测人心本身就是为官的第要素。

这群都是奔着当官来的读书人,又怎么会不懂揣测人心呢

张云所出的这几道题,普通人只看到了题目表面的意思,然后拿着试卷去抓耳挠腮,怎么样也想不出答案来,而聪明人早已经透过问题看到本质。

那就是出这几道题的张云,究竟想让别人怎么回答他这个问题很重要,回答错了,永远只能沉沦于下僚。

因此现在考场上,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,绝大部分的考生已经是停笔,彼此面面相觑了而极少部分人,却仍旧在奋笔疾书,甚至有点嫌时间过得太快的意思,

最先想到这个问题的林奇已经答完了,抬头搜索着三个同伴的身影,当他看到刘绍斌正在奋笔疾书时,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。

刘绍斌这厮,在自己四人当中,可谓是鹤立鸡群,十分的出众夺目,如果这种问题他都想不明白的话,那林奇都要怀疑自己的眼光出现问题

接着搜索沈钧与郭谦二人,此时林奇的心中是闪过丝阴晦的,这两个蠢材,不知道,想明白了没有

要是他们俩个落榜,那对自己可没啥好处毕竟是同过五关斩六将,历经磨难而来的同伴。

比起他人来,天生就有丝亲近感,如果能够同留下来的话,对自己是有好处的。

没会儿,搜索到了两个蠢材的身影,让林奇大为惊奇的是,他二人不仅被分配到了起前后更只隔了个座位。

可是最让林奇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两个自己心目中的蠢才,竟然也在奋笔疾书,好像有些嫌时间,过得太快的意思。

如果这个时候有眼镜的话,林奇恨不得把自己的眼镜摔掉这个世界怎么了母猪都会上树了

要知道在自己心目当中,郭谦与沈钧二人,都是蠢材级别的人物可此时自己看到了什么

自己认为的蠢才,却表现出了足够的智慧,至少不比自己差到哪里去这就有些令人尴尬了,种被打脸的感觉,已经浮现在了林奇的心中

同时又有点愤怒,同样的浮现在了心中。

这两个老小子,以前可算是扮猪吃虎了,今年自己都给他们瞒过去了,就是不知道刘绍斌知不知道

不过想来刘绍斌应该是知道的,因为他们毕竟是同乡嘛

就在林奇陷入了对自己智商是否够用的疑惑中时

交卷的铃声已经响了起来所有人全部都动了起来。